11月25日,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乔丹体育”)首发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这意味着,继安踏、361度、特步和匹克之后,乔丹成为诞生于福建晋江的又一家体育用品上市公司。
而且,不同于福建“军团”的四家上市企业以及北京的李宁均登陆港交所,乔丹体育此次选择了国内A股市场,由此它也将成为国内A股第一家体育用品上市公司。
乔丹体育本次发行112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每股面值1元,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招股书显示,乔丹体育2008年-2011年6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58亿元、23.16亿元、29.27亿元和17.04亿元,业绩增长率分别为100%和26.33%。截至2011年6月30日,拥有品牌专卖店5715家,设计研发人员266人,每年推出新款运动鞋服产品近2000款。
在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规模、拓展终端、提升品牌形象,以寻求品牌的突破和提升,应对竞争,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而对于那些尚未上市的晋江其余的二三线体育用品品牌来说,随着有限的市场逐渐被优势企业持续瓜分,它们的压力必将越来越大,日子将越来越难捱。
“丁氏”家族成最大赢家
匹克体育近几年销售状况
这两年首发申请企业的家族“味道”一直是证监会发审委关注的重要方面。尽管如此,此次过会的乔丹体育依然凸显出很浓的家族“味道”。
乔丹体育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晋江市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当时属民办集体制企业,资金总额3万元。1990年日用品二厂重新进行了注册登记,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注册资金13.6万元。企业挂靠村委会,由丁老岁、丁国雄父子各出资6.8万元注资成立。
招股书显示,乔丹体育经过历次变更、股改和增资后,目前排名前六位的股东分别是福建百群(64.73%)、丁加芳(16.18%)、丁灿辉(8.09%)、倪振年(6%)、谢长志(3%)和丁世杰(2%)。其中,丁国雄和丁也治夫妇持有福建百群100%的控股,丁加芳为丁也治的弟弟,丁世杰为丁国雄的外甥。所以,乔丹体育当前实际控制人为丁国雄、丁也治夫妇。
招股书还显示,乔丹体育各地直营分公司的法人也为丁氏家族成员。例如辽宁百胜商贸、大连百赢商贸、湖北百尚商贸、四川百盈商贸、贵州百瑞商贸、上海百兴商贸等分公司的法人代表均为丁世杰,即丁国雄之外甥。
当然,家族“味道”比较浓厚这也是多数服装鞋类企业比较鲜明的一个普遍特点。如匹克体育此前上市发行4.2亿股,董事长许景南持有超过61%的股权。
从“丁氏”家族成员经历看,丁国雄多年来一直从事与鞋相关的生意,而乔丹体育此前在武汉、辽宁等地的代理生意也都由丁氏家族成员打理。
丁国雄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北京开设个体店铺经销运动鞋。1985年起,丁国雄在鞋零售的同时开始经营运动鞋批发,提供给北京周边个体户。截至1995年年底,丁国雄在北京共开设10多家零售店铺及雅宝路批发店铺、大康鞋城批发店铺,从事了12年鞋业经销。1985年年初,丁国雄将在北京销售运动鞋获得的部分收益用于在晋江本地从事鞋材贸易。
而丁加芳自1990年起在福建泉州及周边区域经营鞋、服装的辅料销售,主要为晋江鞋厂、石狮服装厂提供辅料。
多年后的今天,“丁氏”家族集体完成“鲤鱼跃龙门”,成为最大赢家。
而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上市成功企业成为公众公司,在家族“味道”浓厚的基础上,如何持续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引进更加职业化的管理团队和人才,进行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将成为公司今后的新课题。
4.95亿用于鞋生产基地扩建
乔丹体育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研发和渠道建设两方面,其中,鞋生产基地的扩建将是最重要用途之一。该项目预计总投资4.9537亿元,金额为四大投资项目中投资额之首。
招股书显示,乔丹体育于2004年建立鞋业一厂,2010年完成鞋业二厂建设并投产。目前公司共有鞋生产线16条,鞋产品产能约1650万双/年。新的鞋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各类鞋900万双,高频印、压花加工480万双,鞋底1500万双。
事实上,随着品牌的快速发展,乔丹体育鞋类产品的产能目前已不能完全满足销售需要。
这一方面是因为鞋类产品销售递增,其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
乔丹鞋产品的销量近几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公司销售鞋产品575万双,实现销售额约4.9亿元,同比增长约96%;2009年销售855万双,销售额约7.2亿元,同比增长约49%;2010年销售1360万双,销售额约11.8亿元,同比增长约63%。
对此乔丹体育依据往年的销售情况以及对未来运动鞋市场的分析预测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公司现有的运动鞋产能将越来越无法匹配销量的逐年增加。产能不足将制约公司未来发展,这对现有生产基地的扩建提出迫切需求。
第二,外协生产抬高了部分鞋产品成本,且容易受到制约。
目前乔丹体育的鞋产品虽然主要是自主生产,但仍有部分产品需要依赖外协单位加工。外加工使得部分产品的制造成本升高,同时,加工更受制于外协厂商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而当新项目扩建完成后,新增的产能可以将目前一部分外协生产的产品转变为自主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赢利能力,使乔丹能在制鞋的重要环节将控制产品质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将有效解决公司产能不足的问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销售的发展和赢利能力的提高提供产品支持。
招股书显示,生产基地扩建完成后,乔丹鞋产品的年产能将从目前的1650万双/年增长到超过2000万双/年。
乔丹体育对此指出,持续保持和提升生产制造环节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乔丹长期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4.7亿用于新建 27家战略直营店
乔丹体育此次募集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投向,是扩建直营店铺。
预计在两年内,乔丹品牌在全国一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太原、武汉、郑州、长沙、杭州、济南、西安、南京、广州、哈尔滨等)新建战略店铺27个,并全部采用直营方式,项目总投资4.7亿元。其中,购置物业的店铺数为9家,约3000平方米;租赁的店铺数为18家,面积5400平方米。
招股书显示,2002年时乔丹体育的店铺还不到1000家,到2011年6月底,其专卖店增长到了5715家,尤其是近年来,其店铺数量呈加速增长态势,网点覆盖全国各级城市。同时,公司还不断通过对不同级别的网点给予相应支持来提升终端的品牌影响力。其全国网络体系分为4个销售大区,32个销售小区,由53家经销商和7个全资子公司进行店铺经营。
但是,它目前的店铺绝大多数都是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的经销商店铺,规模一般在100平方米以下,单店面积普遍偏小。而即将新建的27家战略店中,有26家的面积规划在300平方米以上,约400-500平方米,且均建设在重点城市的重要商业地段(如北京王府井大街、西安东大街、成都春熙路、武汉江汉路步行街等地段)。
对此乔丹体育指出,终端形象是品牌形象的生动载体和鲜活广告,品牌形象是终端形象的精神浓缩和价值提升。通过单店面积的扩大,可使门头装修、店面装饰、货品布置陈列达到更能充分展示乔丹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的目的,实现提升品牌整体形象的目标。而通过渠道的扩张,将进一步加强乔丹品牌的市场渗透度,提升市场控制力,更好地应对各方面的竞争。
具体来看,通过零售终端数量增加,可使企业经营规模得到扩张,赢利水平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将借助新建旗舰店的有利地理位置,使旗舰店成为区域市场信息的快速收集和反馈中心,更直接地收集、整理、分析市场信息,并直接反馈给公司总部。同时,凭借新开优质店铺良好的设计和更为强大的产品展示作用,拉动该区域原有店铺的销售业绩。
事实上,当前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与本土的李宁、安踏等一批领军品牌在一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均展开了正面较量。而营销网络的扩张早已成为推动各品牌收入增长、规模扩张的直接驱动力,同时,也成为宣传推广各品牌文化和形象、感受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最为直接的窗口和途径。为此,各品牌都加速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尤其是加速开店,开大店,实施制胜终端战略。
正因深知渠道扩张布局之战略意义,各品牌上市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向都用于网络扩建。以李宁为例,在港交所上市后它加速渠道渗透。2007年-2010年末,李宁的终端零售店铺数量分别为5233家、6245家、7249家、7915家,年均店铺增长率近15%,年均净增店铺近千家。
参与激烈竞争的乔丹体育显然深知此点,并朝着该方向加速前进。
另据招股书显示,乔丹体育此次募集资金还将建设研发设计中心,项目包括运动科学实验室及鞋、服装、配饰三个分部,预计总投资1.29亿元。
乔丹体育指出,当前体育用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依靠投机、低水平仿制和不规范营销等方式将很难继续生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创新能力与科技实力的较量,设计与研发已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竞争武器。因此,乔丹体育要想形成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必须努力打造自身的设计研发能力,增加公司的人才储备,加大产品设计开发力度。
此外,信息化建设项目也是募集资金的一项用途,预计总投资1.17亿元。